摘要
关键词
- 圆偏振光 (Circularly Polarized Light, CPL)
- 等离激元纳米结构 (Plasmonic Nanostructures)
- 图形化石墨烯带 (Patterned Graphene Ribbons)
- 中红外探测 (Mid-Infrared Detection)
- 光学近场 (Optical Near-Field)
- 偏振光电响应 (Polarized Photoresponse)
研究背景
圆偏振光作为一种携带自旋角动量的特殊光学状态,在量子光学、成像和生物传感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然而,目前商用偏振光探测设备依赖于复杂的滤波和波片技术,难以实现片上集成化。基于几何设计的等离激元纳米结构具有调整光学对称性的潜力,可为片上光电探测器提供全新设计方向。特别是通过与石墨烯结合,可显著提升对近场光学信号的读取能力。本研究基于镜对称纳米结构和图形化石墨烯带,探索了高灵敏偏振光探测器的实现方法。
创新点
- 提出基于镜对称几何结构的设计,实现无限偏振光辨别比。
- 利用石墨烯带增强光学近场信息的电学读取效率。
- 在中红外波段实现高达392 V/W的零偏置响应率。
- 首次实现偏振光对非偏振光的完全免疫。
研究内容
研究构建了基于等离激元纳米结构的中红外圆偏振光探测器,并结合图形化石墨烯带以优化信号读取。通过镜面对称设计,器件实现了对左右旋圆偏振光的显著区分,响应率达到392 V/W。实验采用热退火技术和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制备出高质量的石墨烯薄膜,并利用有限差分时域模拟优化了纳米结构的几何参数。在实验中,测量了器件的光伏响应及其对不同偏振态光的灵敏度。结果表明,镜对称设计可有效抑制非偏振光信号干扰,并增强圆偏振光信号的区分能力。此外,通过进一步优化图形化石墨烯带的宽度与位置,器件的椭圆度探测精度提升至0.03° Hz−1/2。
结论与展望
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几何设计的无滤波圆偏振光探测器,展示了卓越的偏振光辨别能力及高灵敏度。这一概念验证为偏振光电探测技术的片上集成化与高性能化提供了新途径。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探索不同几何设计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同时结合其他二维材料以拓宽光谱响应范围,为量子光子学与生物医学成像提供应用可能。
论文直达
原文标题:Geometric filterless photodetectors for mid-infrared spin light
原文卷期号:Nature Photonics 2023, 17, 171–178
点击以下链接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