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关键词
- 纤维电池 (Fibre battery)
- 聚合物凝胶电解质 (Polymer gel electrolyte)
- 电化学性能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 可穿戴能源 (Wearable energy)
- 柔性电子设备 (Flexible electronics)
- 高能量密度 (High energy density)
研究背景
随着可穿戴设备和柔性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对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的柔性能源需求日益增加。传统液态电解质的纤维电池存在漏液和安全隐患,且界面稳定性差。相比之下,聚合物凝胶电解质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性和灵活性,但其界面润湿性差,导致电化学性能受限。本文通过优化电极几何结构和电解质界面相容性,提出了一种兼具高性能与高安全性的纤维电池设计方案,为可穿戴能源技术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全新思路。
创新点
- 通过对齐通道和网络化通道结构设计,实现聚合物凝胶电解质在纤维电池中的高效润湿和稳定界面。
- 实现了128 Wh/kg的高能量密度,显著优于现有纤维电池。
- 工业化生产千米级纤维电池,并将其成功应用于消防服和航天装备。
- 展示了纤维电池在极端环境(−40°C至80°C和真空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研究内容
本文开发了一种新型纤维电池设计策略,通过对电极进行几何结构优化,构建对齐通道和网络化通道,以实现聚合物凝胶电解质的高效润湿和界面稳定。电极制备过程中,活性颗粒分布于纤维集流体上,形成内小外大的网络化通道结构,以降低界面电阻并提高电池容量。在对齐通道中,聚合物单体溶液通过快速浸润进入网络化通道,随后聚合形成凝胶电解质。所得纤维电池在0.1C倍率下容量达到170 mAh/g,能量密度为128 Wh/kg。进一步测试表明,纤维电池在弯折、拉伸及扭转10万次循环后,电阻变化不超过10%。此外,将30米纤维电池编织成50×30 cm的纺织品,输出容量达2975 mAh,并在−40°C至80°C的温度范围内保持高性能。
结论与展望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能级工程的普适理论模型,用于调控有机材料的持久发光性能,揭示了陷阱深度与发光颜色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该类材料不仅在光激发下表现出优异的持久发光性能,还可通过电激励实现可控发光,为有机发光材料在信息存储、医疗标记和光电器件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优化材料性能和拓展其在工业中的实际应用。
论文直达
原文标题:High-performance fibre battery with polymer gel electrolyte
Nature 2024, 629, 86–91.
点击以下链接阅读原文: